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创建于2012年12月28日,短短的10年时间,医院从日门诊量40人次的小门诊部起步,发展成为年中医药服务人次近200万的三级甲等综合中医医院、全国百强中医院、全国基层中医药改革试点单位、深圳东部中医医疗高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院区
医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推进“专业+服务+效能”三型管理,发挥党委“领头雁”,支部“强堡垒”,党员“先锋队”作用,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长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贡献的“家院文化”。
一、以担当的导向,培养专业型人才
(一)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建设党员教育示范基地
自建院起,医院党委系统规划家院文化的学习路径,形成“五位一体”党员红色教育链,打造了“树党风”的党建长廊、“正廉风”的以药喻廉长廊、“传国风”的中医药博物馆、“扬院风”的院史馆和“强学风”的书记工作室,2023年被龙岗区区组织部授予“龙岗区党员教育示范基地”,为促进医院党建与医院文化、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障。以此为基础所撰写的党建论文《“五位一体”党员红色教育链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被核心期刊发表,实现了成果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夯实思想根基。
医院党建长廊
(二)突出先锋模范作用,科学推进“头雁工程”
医院党委打造理论学习“初心课堂”,发动党支部共建“头雁论坛”,开展“书记查房”领航中心工作,形成理论共学、活动共办、难题共解的运行模式。医院党委累计培养了61名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占比达100%,为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基础,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以党建主题创办《身边党员的故事》《每周一谈》《每周一星》《党建专题展》《微党课》等,树立先进典型,在全院员工中营造学习先进,向榜样看齐的浓厚氛围,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先锋力量和组织支撑。
党委书记查房
(三)创新推动人才发展,着力破解学科难题
医院党委坚持头雁领航,选优育强“双带头人”,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按照整体学科布局,将学科分为“高峰学科”“高原学科”“支撑学科”,通过院内重点专科遴选、专科群建设等方式,推动形成“院有品牌、科有特色、技有专长”的发展格局。通过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医院拥有了9个省市级重点(特色)专科、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均为党建+业务“双带头人”。
与此同时,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医院每年投入100万经费支持院级科研课题、200万经费用于院内制剂申报工作,开设中药煮散窗口,完成5个制剂产品工艺研究,创建深圳市龙岗区中医药创新与免疫再生重点实验室及深圳市龙岗区中医生育力保护与优生优育重点实验室,其中《类器官工厂及培养基系统研发》及附带相关发明专利成果转化金额达1000万元。
二、以变革的思维,构建服务型医疗
(一)优化服务患者路径
一是践行服务群众理念。党员干部带头出夜诊、周末出诊、节假日出诊,满足市民就医需求。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大力培育院内重点专科,开展专科评审工作,以评促建提升专科诊疗能力。
二是特色疗法深化基层建设。坚持“医护人人成为中医治疗师,患者个个享受中医特色服务”的理念,开展“一招鲜”“一科一品牌”“中医专病门诊”等中医特色服务,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基础医疗。发挥中医优势,通过经典病房打造、增设中医护理门诊等措施,持续提升区域辐射能力。
医院为市民提供优质中医治疗
三是服务市民润物无声。丰富科普教育活动,借助医院健康促进委员会平台,组成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每年开展百场以上义诊讲座,向市民输送中医健康知识。充分发挥“广东省名中医”效能,建成龙岗区卫健系统首个中医药专业化“五老”工作室,开展“学中医、识百草,做小小中医传承人”“邂逅中医药”“小小讲解员”等主题实践活动。
(二)科学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实现数据跑腿,医院更加智能。医院文化建设需要系统化、规模化的氛围营造,更需要患者和社会的认同,以塑造医院社会形象,引发公众共鸣。强化“家院文化”管理出效能,医院推进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综合管理平台与中医健康管理建设,全面推进五级电子病例申报工作,让信息化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在深圳市首创并实现医惠系统中医护理方案板块与PDA对接,建立护理敏感指标电子看板,实现护理管理信息化;全面上线运行预算,实现对采购、招标、合同、收入支出及财务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稳步提升信息化水平。
智慧医院配药系统
(三)领挈普惠健康工作千场
依托深入开展“党建引领 健康惠民”活动,医院党委不断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精神内涵,主动与医保局龙岗分局、龙岗公安分局、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党建“结对共建”,进企业设立了5个中医健康工作室,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等20余所学校共同搭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党建共建基地”和“